特殊專長
周毅含獸醫師 Yi-Han Chou, DVM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畢業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內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台灣獸醫外科醫學會會員
Visitor, Northeast Indiana Veterinary Emergency and Specialty Hospital, IN, USA
Visitor,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Veterinary Teaching Hospital
汎亞動物醫院 外科主治醫師
2011 AOVET Principles in Small Animal Fracture Management, CA, USA
2011 ACVS Symposium, IL, USA
2013 ACVS Symposium, TX, USA
2014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Laproscopy, CO, USA
2014 Minumlly Invasive Joint Surgery and Arthroscopy, NV, USA
2015 AOVET Advances Techniques in Small Animal Fracture Management, OH, USA
2015 Ircad- Laparoscopic Intensive Course-General Surgery, Changhua, Taiwan
2015 ACVS symposium, TN, USA
2015 Advanced TPLO course, TN, USA
2016 IVMA Small Animal Endoscopy Workshop, Bali, Indonesia
2016 AOVET TPLO, Sydney, Australia
2016 SUB and trachea stent workshop, Taipei, Taiwan
2016 Ircad -Small Animal Laparoscopy Workshop, Changhua, Taiwan
2017 Ircad-Small Animal Laparoscopy Worksho, Changhua, Taiwan
2017 Minumlly Invasive Joint Surgery and Arthroscopy, Bangkok, Taiwan
2017 World Veterinary Congress, Incheon, Korea
2017 ACVS Symposium, IN, USA
2017 Small Animal Spinal Surgery, NV, USA
2018 PAX and TPLO course, Taichung, Taiwan
2018 Arthroscopy and TPLO course, Bangkok, USA
2018 AOVET Master course osteotomy, CA,USA
2018 IMEX ESF course, TX, USA
2019 ACVS Symposium, NV, USA
專長領域
軟組織外科
一般絕育手術、軟組織手術、 腫塊切除、腸胃道手術、泌尿道手術、急慢性傷口照護及皮膚重建手術
骨科
骨折修復、骨關節疾病、骨畸形矯正
神經外科
椎間盤疾病、脊椎骨折修復
內視鏡微創手術
腸胃道內視鏡手術、腹腔鏡手術、胸腔鏡手術、關節鏡手術
簡介
周毅含醫師畢業於中興大學獸醫學系,之後持續於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 曾任職於台北汎亞動物醫院,擔任外科醫師,目前為樂田動物醫院外科醫師。主要專長領域在軟組織外科,骨科以及各式內視鏡微創手術。
蔣雨青 獸醫師
台灣大學生農學院獸醫所臨床組碩士畢業,主修麻醉,論文發表於國內外期刊。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合格(證書號SAS006)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總醫師及約聘醫師
中國麻醉培訓課程及臺灣再教育課程主講
長青動物醫院外科醫師
台大獸醫系兼任講師(國農聘字第098604)
台灣獸醫外科專科醫學會理事
其實當初並沒有打算成為獸醫師,對於這條職業道路,我一開始是充滿猶豫和糾結的。但在正式開始學習獸醫之後,我漸漸發現這個領域的魅力,也慢慢建立了對動物醫療的興趣。當時的我很快便決定專攻外科,因為這個領域充滿挑戰,也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感。儘管一路走來有不少困難,也曾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甚至思考過自己是否還有其他方向可以發展,但每一次突破和成長都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在這段旅程中,動物醫療技術的進步和跨院合作的機會,讓我深刻體會到外科醫療的多元性和重要性。我不斷提醒自己,無論挑戰多大,都應該保持專注,用心完成每一件事,因為這不僅關乎技術,也是對動物和飼主負責的一種態度。
其中有一個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對這份工作充滿敬意。有一次,我們遇到一隻頭骨中有異物的動物,當時整個外科團隊都投入了大量心力,光手術就歷時六個多小時,卻一直未能找到那根卡在頭骨裡的針。在大家都身心俱疲幾乎快要放棄的時候,我們終於發現了異物的位置,手術最終歷時八個小時順利完成。當針被成功取出,動物脫離危險的那一刻,整個團隊都鬆了一大口氣。這場手術不僅是一次技術上的挑戰,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為我們的努力感到驕傲。
除了專業的進步,我也非常感謝目前的工作環境。在這裡,我不僅有機會學習到更多專業技術,還能接觸到不同的思維和想法,這讓我的視野更加開闊。我逐漸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一定充滿壓力和競爭,相反,友善和合作可以創造出更好的關係,也讓工作變得更加愉快。
這份工作帶給我的,不僅是對外科醫療的熱情與挑戰,更是對職場與生活的全新理解。每一次努力過後的收穫,都讓我更加確信,這是值得全力以赴的一條路。
簡耀君 獸醫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 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 碩士暨獸醫病理住院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 總住院醫師
國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檢核考試及格
中華民國獸醫病理學會 病理專科獸醫師甄審合格
中華民國比較病理學會 理事
萊森獸醫專業教育 講師
病理科
腫瘤內科
一般內科
內分泌
安寧治療
急重症加護
因為對腫瘤專業有著特別的熱情,我追求深入的研究與實踐。在日常的門診中,與動物及飼主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繫,盡力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雖然說我是動物的醫生,但實際上也因應不同狀況,協助飼主盡量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幫助動物,體現對飼主和動物的尊重與關懷。
看診時,我常常發現許多飼主未能及時識別動物的症狀,拖延至病情嚴重才就診。這讓我覺得普及基礎的動物健康知識至關重要。如果飼主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及早發現異常,避免病情惡化,這對動物的健康和飼主的心情都有莫大助益,也是我未來更努力的方向。
這段旅程讓我明白了,醫者仁心,不僅僅是對動物的關懷,更是對飼主的責任。每一次的診療,不僅是醫術的展現,更是愛的傳遞。
『無條件的愛』
這是毛小孩帶給我們最大的喜悅
但願能盡力為你們消除病痛
重拾過去的美好時光。
陳柏仰 獸醫師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獸醫系學士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臨床所臨床組腫瘤科碩士
一般內科
腫瘤內科
老年照護
安寧治療
外語:英文門診
腫瘤學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領域,不僅在獸醫界如此,在人類醫學中也是如此。全球的獸醫師都在面臨著對腫瘤認識不足的挑戰。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知識和技術湧現,醫療技術進步的速度也很迅速。而且控制老年動物的腫瘤,需要內科知識的支持,因為理解到腫瘤病患往往年紀較大,內科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扎實的內科背景,才能在面對腫瘤時,更好地掌握治療的各個環節。內科與腫瘤科的結合,不僅能讓病患得到更全面的照護,也能在治療過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持,讓醫療效果更加顯著。
當一個人生病時,整個家庭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希望能在醫療過程中,讓病患和家人們都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維持他們的生活品質。腫瘤科醫師的工作,常常需要面對短暫而深刻的關係,這份工作耗費著大量的精力,但能幫助到病患和他們的家人,這一切都值得。我認為生命是平等的,每一條生命都應該得到最適合的醫療。我們無法預知另一條路是否更正確,但能確信的是,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
張義聖 獸醫師
嘉義大學獸醫系學士
中興大學獸醫研究所碩士
選擇腫瘤科是因為我喜歡專注在特定領域裡深入學習和實踐。
剛成為腫瘤內科獸醫師時,就發現這個領域雖然有挑戰,但更多的是未知且很值得探索的地方。現在疾病的變化很快,我在診斷治療中常會遇到動物好不容易進行化療,但那效果卻很有限或有副作用的情況,因此我對於新的動物醫療與腫瘤相關的療法和研究,總是特別感興趣,因為我總是希望能有更多療法幫助更多生病受苦的動物。
而因為在這裡,有幸與團隊一起參與一些關於腫瘤的新藥測試或是討論新的治療方法,是讓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特別有衝勁的事情。因為在這過程中,每當找到一個適合這隻動物的方案,不僅能改善動物的病情,也能讓我們對腫瘤治療有更深的理解。雖然總是需要反覆又反覆得嘗試調整,但每一步進展都讓我對這份工作更加投入且更有信心。
而除了診斷動物,在臨床中,我也非常重視與飼主的溝通,因為讓他們了解心愛寵物治療的方向和選擇。陪伴一起經歷過這些病程,之後看到動物病情改善、飼主安心的樣子,也是我繼續努力的動力。
未來,希望能繼續參與更多動物醫療新的研究和開發,將更好的治療方式帶入動物臨床。因此對我而言,不管是對動物還是對自己的專業,都希望能在不斷探索中找到更多可能性。
施以欣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學士
台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神經科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神經
一般外科
牙科
麻醉
腫瘤外科
軟組織外科
外語:英文門診
對我來說,選擇獸醫這條路,更多是希望能專注於醫療的專業化。從學校嚴謹的麻醉與外科訓練到現在的臨床實踐,我始終希望能透過穩定的醫療品質,為動物提供更高規格的治療。尤其在神經科的工作中,除了專業上的挑戰,也讓我體會到與飼主建立信任的重要性,因為動物不會說話,獸醫師需要更細心去解讀牠們的需求。
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隻十多歲的狗狗,因全身顫抖就診,臨床上難以明確診斷,而經反覆的檢查後發現竟然不單純需要緊急動手術。而這過程中每一步都十分謹慎與漫長,但最終手術順利完成,動物術後狀況也漸漸好轉。每次當牠回診時,我看到牠恢復得越來越好,那種成就感讓所有的壓力都變得值得。還有一隻患免疫性神經炎的貓咪,病情一直無法穩定,我們團隊經過詳細討論,制定了新的治療方案,最終成功改善病況。這些經歷不僅是專業上的學習,也讓我更加堅信探索與創新對醫療的重要性。
在這裡工作,感受到的不僅是完善的醫療設備,更是同事之間良好的協作氛圍。外科是需要高度團隊合作的領域,清楚的交接與分工讓我們能在突發狀況下迅速反應。這樣的團隊支持不僅讓動物受益,也讓我在面對挑戰時更有信心。
未來,我希望我們的醫院能更專注於不同專科的發展,例如泌尿科或骨科等,讓動物醫療逐漸接近人類醫療的分科標準。我個人則期望能在神經科與外科領域持續深入,挑戰更多複雜的手術,並在飼主與動物最需要的時候,成為那個值得信賴的夥伴。我相信,動物不僅需要醫療上的支持,更需要被用心照顧,這才是讓牠們安心走過每一段路的關鍵。
“不過我想獸醫這一行也不至於天天如此。”
“不至於。不過你也永遠不知道前面有什麼在等著你。我們這行相當滑稽,給你無可比擬的機會讓你做傻瓜。”
— 吉米·哈利《萬物既偉大又渺小》
許心美 獸醫師
台大獸醫研究所臨床組碩士
我喜歡當一個很會養狗的媽媽,不知不覺,竟然已經當了二十幾年的獸醫師!
年輕時候的我,努力鑽研各種醫療的知識技術,覺得可以像偵探一般抓出問題、經過精巧的治療扭轉頹勢、最終治好動物,收穫滿滿成就感!
隨著年紀漸長,醫療的經驗越來越多,發現生老病死,不可避免,醫療不過是在生病時,醫生所提供的幾個目前已知的科學選項,再如何先進也各有極限,再怎樣努力,都無法像不曾生病一樣。而這些疾病,除了先天遺傳基因的影響之外,有更多源自於長期不合適的飼養,也就是主人所提供的與寵物所需要的並不符合。所以現在的我,希望可以更全面性的去看問題:年輕的時候就出現的狀況,設法控制疾病、調整生活;年紀大時病情複雜,設法梳理出管理的先後順序;身體真的壞到無法使用了,也要盡力從容的離開。這些非常客製化的需求,希望我可以從專業的醫療角度,幫助大家一起作出最合適的醫療選擇。
所有寵物的飼養,都是從愛開始的,但身為人類,很容易陷入本位主義中,再加上網路的爆量資訊,如果沒有仔細的思辨,更容易愛的一廂情願。即使與我們很親近的狗狗貓貓,跟人類在感官與溝通上,也是全然不同的。常常聽到主人說:他們不會說話,生病了我很難知道、也只能乾著急!但以我飼養狗貓的經驗來說,他們其實表達得很清楚,只是我們「聽」得很模糊!許多疾病都是始於長期不合適的生活習慣,所以在看病的過程中,我也很鼓勵主人可以多多學習、觀察、與思考,只有主人進步了,寵物才能真正得利。
從我念大學開始,我的狗貓寶寶們,陪伴我也教育了我!這些生活的美好與醫療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寵物,也與同樣愛狗貓的主人們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賴筑玫 獸醫師
台大獸醫臨床碩士
板橋台安動物醫院
台大動物醫院住院醫師
台大動物醫院急診醫師
一直覺得,一個和諧舒適的工作環境,是能夠讓同事夥伴之間互相幫助,沒有惡性競爭或惡意看不起對方的情況。很幸運的是,現在我的工作環境不僅軟硬體都完善,與人相處的空間也很足夠。從長青以前的小醫院到現在的大醫院,越來越多新同事加入這個大家庭,而我也逐漸學會調整自己的想法,接受每個人的不同做法與觀點。
我的初衷很簡單:希望盡我所能幫助生病的動物。當然,在這條路上難免會有些情緒與壓力需要調適。我學會提醒自己好好的記住那些好的事情,不要陷入過度糾結,專注於當下,繼續努力下去。
在這漫長的工作經歷中,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隻年紀很大的狗狗,長期住院期間飼主每天帶牠出去我們醫院對面的剝皮寮散步,然後再回醫院,飼主再依依不捨地跟狗狗再見,並允諾隔天就會再來帶牠出去走走,要牠乖乖地在醫院接受醫療照護。因此在飼主與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狗狗和飼主的生活品質都維持得很好。這樣的經歷讓我更明白,醫療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決定,更需要考量對動物和對飼主的影響,取得平衡並盡量減輕彼此的負擔,才能讓醫療帶來最大的益處。
照顧動物久了,對牠們感情只會自然的越來越深。從牠們年幼時的健康檢查開始初次見面,一直到年老時罹患慢性疾病等治療,想想我們也跟飼主一樣長期陪伴在牠們身邊。我們和飼主是站在同一方的,因此我相信先同理飼主是很重要的,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與狀況,並據實告知動物治療後可能的發展。雖然每位飼主的狀況不同,有些人會願意分享他們的經歷,有些人則會比較保留,但在這過程中,這些交流都讓我感到感激。
因為喜歡小動物,我選擇成為臨床獸醫師。從學校畢業後的工作經歷,碰到的人都很友善,同事之間的相處氛圍也讓人覺得愉快。我喜歡和同事一起休假時爬山或活動,對我來說,這裡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生活的延伸。
賴姿伶 獸醫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學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研究所臨床組碩士
良好的醫病關係需要一併考量飼主與動物實際生活的情況。動物醫療不僅是治療動物本身,察覺並理解飼主可能面對的困難,再透過溝通討論提供可行的建議和方案,讓飼主能在相對舒適的狀態下執行,也能有效幫助動物。
看著你們內心總是溫暖的揚起一抹微笑,
謝謝你們給我力量。
當你們需要時也請讓我竭盡所能的幫助你們。
陳九如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學士
這些年
不同角色的心路歷程
主人 友人 獸醫師 旁觀者⋯
對於生命中的相遇
認真對待
享受當下
適當協助
最後好好道別
謝謝貓咪和狗狗的生命課題
我也還在持續學習
王麒鈞 獸醫師
嘉義大學獸醫學院獸醫系學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急診醫師
長青動物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急診醫師
ACVECC ALS&BLS 認證
一般內科
急重症加護
皮膚
腸胃
呼吸道
內分泌
腎臟
安寧治療
肝膽胰
泌尿
健康管理與營養
免疫
預防醫學
麻醉
腹腔超音波
老年照護
我對教學一直充滿熱忱,特別喜歡這個領域。我相信住院醫師在醫院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 色,如果願意學習並全力投入,合作的環境會變得更加順暢,整個團隊的工作氛圍也會大幅改善,從而加速醫療的進步。過去的學習經驗告訴我,資深醫師在團隊中分享經驗非常重要。這種分享不僅能提升整體獸醫團隊的能力,也能讓整個團隊的工作更加有效率。此外,學習與飼主溝通並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對動物的健康也有很大益處。透過團隊中的教學相長,經驗的積累速度會遠超過單打獨鬥,這樣的方式更具競爭力。
醫療工作不僅是技術的運用,更是團隊間的合作與信任的建立。在醫療現場,住院醫師透過實際處理病例,在壓力中成長,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磨練年輕醫師,也讓整個流程更為順暢。主治醫師會在必要時提供支持,確保問題能迅速應對。醫院內部分科與分級的安排,使每位醫師都能發揮專長,進而提升整體醫療品質。當團隊每個成員都理解彼此的需求與壓力,工作流程會變得更有效率,最終帶來更好的醫療成果。
胡國誠
獸醫影像診斷顧問
學經歷
中臺醫專放射技術科
臺灣大學獸醫學系
臺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臨床組
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證書
中華民國獸醫師證書
臺灣獸醫外科專科醫學會會員與監事
部定大學講師/大學附設動物醫院臨床講師
專職獸醫影像診斷顧問
隨著動物醫療意識抬頭,飼主對於寵物醫療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無形中促進獸醫影像醫療的發展,也帶動獸醫領的精準醫療。藉由影像儀器,不管是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掃瞄或是內視鏡等的影像輔助,不僅能夠更精確地確認病灶位置,縮短手術探查的時間,也可以全面探查來補足尚未有臨床症狀的結構訊息。這些改變使得臨床獸醫決策更加細緻,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動物的治療效果與整體醫療福祉。
早年曾經在人醫醫院擔任放射師數年,人醫縝密的分工合作與一絲不苟的要求,孰知將為之後人生的職涯奠定基礎。因緣際會下,踏入獸醫領域,也跟著台灣獸醫影像診斷一起成長。除了臨床也持續接觸教學,臨床可以瞭解影像在醫療決策中的需求,而教學就是一種分享與傳承的過程。能在影像領域深耕,讓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也讓獸醫師、動物與飼主都能受惠。
除了日常協助犬貓影像診斷之外,也有機會將觸角延伸到特寵以及動物園的野生動物。不同物種的影像診斷每每都是挑戰,除了大量搜尋國外文獻外,更多是經驗的累積。特別是與不同領域的臨床獸醫師例行病例討論會時,影像結合臨床的發現總是收穫滿滿。也發現物種間相似的器官卻因不同的目的而會有所異,真的不得不讚嘆大自然演化的美妙以及造物者的神奇!
影像診斷從來不是單打獨鬥。臨床獸醫師的判斷、麻醉獸醫師的穩定控制、操作人員的熟練操作,才能有後來影像醫師的精確分析。這些環節彼此緊密相扣,高度協作,缺一不可。團隊的理念一致時會形成默契,當遇到診斷上的挑戰,獸醫師團隊總能透過討論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未來的獸醫影像領域,仍然充滿挑戰,但也帶來無限可能,每一次的診斷、每一次的新發現,都是推動這個領域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也是在這裡能感受到團隊的合作,也看得到能量迸發,我會與整個團隊持續前進!
陳盈如獸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系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士
國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檢核考試及格
坐在家裡
光是看著動物們翻滾蹦跳、睡覺翻肚
然後自己喜孜孜、好滿足的,才能去面對現實。
那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牠們健康。
邱曉娸 獸醫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學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碩士
動物醫療從來不是某一個部門或是小組能單打獨鬥的,而是各部門夥伴齊心協力的成果。每天的工作,雖然不總是有什麼大事件或是經波駭浪的故事,但卻是由和這些動物們相處的無數日常小事累積而成的。從接待、診斷到治療,甚至是後續的康復追蹤,每一步都離不開各部門夥伴之間的支持與合作。
我特別感受到,這種協作不僅重要,也很有挑戰。因為不同部門夥伴之間的配合是需要時間去磨合,每個人本來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習慣都不一樣,但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就是幫助到動物們,讓牠們可以更好。尤其單靠一位獸醫師,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醫療流程的。當第一線的接待人員細心記錄每一個細節,接著技術人員確保每一項檢查準確無誤,到獸醫師下診斷治療,這些效果才能真正達到預期。每個環節都重要,工作夥伴都缺一不可。
我相信,一個好的團隊合作的力量是能讓動物醫療更加完善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先從自己開始,把手上的每件事都做到最好,而這也是我個人對於自己的工作要求。無論是幫忙處理一個病歷,還是協助溝通細節,只要我們這些在動物醫療產業的每個人都能盡心盡力的完成工作內容,就能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讓更多動物們獲得最好的醫療照顧。
林長青 獸醫師
台大獸醫系畢
長青動物醫療體系 負責人
財團法人台灣動物與社會發展協會 常務理事
狗狗親子教室 資深講師
台北市獸醫師公會21、22屆理事
一般外科
牙科
軟組織外科
內視鏡
安寧治療
肝膽胰
外科獸醫師 & 犬貓的共同生活者
如果要用一句話描述,那一定是:一把年紀活在狗貓身上的人。
不僅是因為從小養狗、高中為了自己的狗墬樓找不到獸醫師救命所以決定忤逆家裡堅持大學念獸醫、更因為當了獸醫之後,一開始每周工作八十到一百小時都在醫治狗貓、還在開業二十年後為了青春的夢想開設了急診分院繼續燃燒,工作跟狗貓在一起,放假休閒也要跟狗一起出遊,以至於年過半百,看電影或出國去玩的次數屈指可數,卻可以在開了困難的手術幫狗貓爭取活下來的機會之後,忘記疲憊忘記渾身病痛單純地看著毛孩絨絨就開心不已。
認識許許多多的狗貓教會我很多生命意義,尤其是狼犬阿松跟小東,她們出門時總是那麼開心,讓我誤以為會不想回家,但發現無論是出門還是回家,對小狗來說都是很快樂的事,突然讓我明白,生命的旅程無論是開始是結束還是中間任何階段的挑戰,都可以自己選擇要用哪種心態去面對,雖然阿松離開後無法再觸摸她、感受她的氣息,但我知道她換了一種形式繼續跟我在一起,在面對生死的挑戰時,竭盡全力做到沒有遺憾後悔,並接受無常就是生命的一部分,這樣,遇到好事可以快樂地享受,面對無法避免的痛苦,也能夠盡量坦然地平靜接受。
獸醫師的角色像是嚮導,當人們要展開一段旅程,會先調查天氣狀況風土人情是怎麼樣、需要做什麼準備,動物病患跟飼主開始冒險旅程時,獸醫可以預告會出大太陽或是會下雪,需要準備防曬還是禦寒,當然飼主可以選擇想要買什麼品牌價位的裝備、要去那個景點、要走多久,獸醫師陪著沿途一起看看風景提供建議做各種決定,當打滑的時候拉一把,疲憊的時候打打氣,面對大自然必然的流轉變化,我們能做的是在這個經歷中試著做出好的決定:決定面對挑戰時如何反應,決定跟狗貓一起過什麼樣的日子。
當獸醫是為了拯救動物,但一個人無法救所有生命,幸好一路以來我們醫院有很多很棒的好夥伴,團隊可以一起照顧更多的生命。人生無常,能夠幫到那些有緣的動物,讓生命得到關愛,就值得了所有付出的心血,行醫超過二十年,可以驕傲地說:我是一把年紀活都在狗貓身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