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師
許心美 獸醫師
台大獸醫研究所臨床組碩士
我喜歡當一個很會養狗的媽媽,不知不覺,竟然已經當了二十幾年的獸醫師!
年輕時候的我,努力鑽研各種醫療的知識技術,覺得可以像偵探一般抓出問題、經過精巧的治療扭轉頹勢、最終治好動物,收穫滿滿成就感!
隨著年紀漸長,醫療的經驗越來越多,發現生老病死,不可避免,醫療不過是在生病時,醫生所提供的幾個目前已知的科學選項,再如何先進也各有極限,再怎樣努力,都無法像不曾生病一樣。而這些疾病,除了先天遺傳基因的影響之外,有更多源自於長期不合適的飼養,也就是主人所提供的與寵物所需要的並不符合。所以現在的我,希望可以更全面性的去看問題:年輕的時候就出現的狀況,設法控制疾病、調整生活;年紀大時病情複雜,設法梳理出管理的先後順序;身體真的壞到無法使用了,也要盡力從容的離開。這些非常客製化的需求,希望我可以從專業的醫療角度,幫助大家一起作出最合適的醫療選擇。
所有寵物的飼養,都是從愛開始的,但身為人類,很容易陷入本位主義中,再加上網路的爆量資訊,如果沒有仔細的思辨,更容易愛的一廂情願。即使與我們很親近的狗狗貓貓,跟人類在感官與溝通上,也是全然不同的。常常聽到主人說:他們不會說話,生病了我很難知道、也只能乾著急!但以我飼養狗貓的經驗來說,他們其實表達得很清楚,只是我們「聽」得很模糊!許多疾病都是始於長期不合適的生活習慣,所以在看病的過程中,我也很鼓勵主人可以多多學習、觀察、與思考,只有主人進步了,寵物才能真正得利。
從我念大學開始,我的狗貓寶寶們,陪伴我也教育了我!這些生活的美好與醫療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寵物,也與同樣愛狗貓的主人們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林秀燕 獸醫師
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碩士
在這個產業裡,我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能與一群認同照顧動物理念的人一起合作,為動物提供最好的支持與關懷。這份工作不僅是醫療上的努力,也包含與飼主建立深刻的信任和連結。陪伴飼主走過動物生病或治療的過程時,我會盡力適時提供情緒上的支持,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與陪伴。
長期複診的病患或住院的動物,常常和我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遇到動物不舒服的狀況時,我難免會感到難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明白醫療是有極限的,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幫助牠們與飼主一起度過困難。有些病患陪伴多年,當情況需要時,我會先幫助飼主演練可能的變化,讓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但如果病情變化較快,也只能盡力在有限的時間裡提供最好的建議與治療。
我常鼓勵飼主聽取不同醫師的意見,因為不同的獸醫師可能有不同的觀察與判斷。醫療是持續進步且開放的,透過交流能帶來更多可能性,但最終的決策還是需要飼主來做的,但我始終相信,動物的狀況應該是最優先考量的核心。
內科的工作讓我學會如何與飼主一起釐清問題,並在需要時協助尋求專科獸醫師的進一步幫助。我記得有一次,飼主帶一隻小狗來打疫苗,我在理學檢查時發現牠的眼睛似乎有些異常,於是建議飼主要找眼科的獸醫師檢查,後來過了 一陣子,飼主自己跟我分享,結果證實當時動物是需要治療。幸好及時發現,才避免病情惡化。這樣的經歷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也更加珍惜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
雖然工作中難免會有疲憊的時候,但每當能幫助到動物,我都感覺像是被重新充電了一樣。這份力量,讓我持續前行,也讓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總能帶來一點不同。
賴筑玫 獸醫師
台大獸醫臨床碩士
板橋台安動物醫院
台大動物醫院住院醫師
台大動物醫院急診醫師
一直覺得,一個和諧舒適的工作環境,是能夠讓同事夥伴之間互相幫助,沒有惡性競爭或惡意看不起對方的情況。很幸運的是,現在我的工作環境不僅軟硬體都完善,與人相處的空間也很足夠。從長青以前的小醫院到現在的大醫院,越來越多新同事加入這個大家庭,而我也逐漸學會調整自己的想法,接受每個人的不同做法與觀點。
我的初衷很簡單:希望盡我所能幫助生病的動物。當然,在這條路上難免會有些情緒與壓力需要調適。我學會提醒自己好好的記住那些好的事情,不要陷入過度糾結,專注於當下,繼續努力下去。
在這漫長的工作經歷中,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隻年紀很大的狗狗,長期住院期間飼主每天帶牠出去我們醫院對面的剝皮寮散步,然後再回醫院,飼主再依依不捨地跟狗狗再見,並允諾隔天就會再來帶牠出去走走,要牠乖乖地在醫院接受醫療照護。因此在飼主與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狗狗和飼主的生活品質都維持得很好。這樣的經歷讓我更明白,醫療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決定,更需要考量對動物和對飼主的影響,取得平衡並盡量減輕彼此的負擔,才能讓醫療帶來最大的益處。
照顧動物久了,對牠們感情只會自然的越來越深。從牠們年幼時的健康檢查開始初次見面,一直到年老時罹患慢性疾病等治療,想想我們也跟飼主一樣長期陪伴在牠們身邊。我們和飼主是站在同一方的,因此我相信先同理飼主是很重要的,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與狀況,並據實告知動物治療後可能的發展。雖然每位飼主的狀況不同,有些人會願意分享他們的經歷,有些人則會比較保留,但在這過程中,這些交流都讓我感到感激。
因為喜歡小動物,我選擇成為臨床獸醫師。從學校畢業後的工作經歷,碰到的人都很友善,同事之間的相處氛圍也讓人覺得愉快。我喜歡和同事一起休假時爬山或活動,對我來說,這裡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生活的延伸。
陳九如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學士
這些年
不同角色的心路歷程
主人 友人 獸醫師 旁觀者⋯
對於生命中的相遇
認真對待
享受當下
適當協助
最後好好道別
謝謝貓咪和狗狗的生命課題
我也還在持續學習
孫友梅 獸醫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學士
國立台大獸醫學碩士
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終以醫療品質為優先考量。我深信高品質的醫療需要建立在對動物和飼主的責任上。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現實中的挑戰,例如如何在兼顧效率的情況下,仍然保有與飼主充分交流的時間。雖然我個人很希望每次門診都能細緻地與飼主討論動物照護,但在實際運作中,難免會有一些限制需要克服,就像動物在醫院已經很有壓力了,不適合讓動物在醫院久待。
對於動物醫療的提升,我也特別關注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提供更全面的照顧。有時候特殊的手術或治療需要尋求其他獸醫師更專業的支持,而這也提醒我,醫療是一個需要持續進步的過程,每個挑戰都能促進我們去改變與成長。
在人際互動方面,同事之間的合作與支持是我非常在意的部分。雖然現行醫院人員眾多,每個人的個性和做事風格一定有所不同,但在工作上,大家始終保持願意互相幫助的態度。尤其是在我需要休假或面臨問題時,總有同事願意接手或協助解決,這樣的團隊精神讓工作環境更加令人安心。
此外,我也非常珍惜醫院給予的支持與福利,例如長假安排,讓我們能在不同人生階段去體驗工作以外的事情。這讓我相信,人生不僅僅是為了工作和賺錢,還有更多值得探索與實現的可能性。
這份工作不僅讓我有機會追求高品質的動物醫療,也讓我看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生活的多元價值。我希望能秉持善良與專業,為每一隻就醫的動物提供最好的照顧,同時在每一天的努力中持續成長。
張義聖 獸醫師
嘉義大學獸醫系學士
中興大學獸醫研究所碩士
選擇腫瘤科是因為我喜歡專注在特定領域裡深入學習和實踐。
剛成為腫瘤內科獸醫師時,就發現這個領域雖然有挑戰,但更多的是未知且很值得探索的地方。現在疾病的變化很快,我在診斷治療中常會遇到動物好不容易進行化療,但那效果卻很有限或有副作用的情況,因此我對於新的動物醫療與腫瘤相關的療法和研究,總是特別感興趣,因為我總是希望能有更多療法幫助更多生病受苦的動物。
而因為在這裡,有幸與團隊一起參與一些關於腫瘤的新藥測試或是討論新的治療方法,是讓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特別有衝勁的事情。因為在這過程中,每當找到一個適合這隻動物的方案,不僅能改善動物的病情,也能讓我們對腫瘤治療有更深的理解。雖然總是需要反覆又反覆得嘗試調整,但每一步進展都讓我對這份工作更加投入且更有信心。
而除了診斷動物,在臨床中,我也非常重視與飼主的溝通,因為讓他們了解心愛寵物治療的方向和選擇。陪伴一起經歷過這些病程,之後看到動物病情改善、飼主安心的樣子,也是我繼續努力的動力。
未來,希望能繼續參與更多動物醫療新的研究和開發,將更好的治療方式帶入動物臨床。因此對我而言,不管是對動物還是對自己的專業,都希望能在不斷探索中找到更多可能性。
陳盈如獸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系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士
國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檢核考試及格
坐在家裡
光是看著動物們翻滾蹦跳、睡覺翻肚
然後自己喜孜孜、好滿足的,才能去面對現實。
那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牠們健康。
賴姿伶 獸醫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學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研究所臨床組碩士
良好的醫病關係需要一併考量飼主與動物實際生活的情況。動物醫療不僅是治療動物本身,察覺並理解飼主可能面對的困難,再透過溝通討論提供可行的建議和方案,讓飼主能在相對舒適的狀態下執行,也能有效幫助動物。
看著你們內心總是溫暖的揚起一抹微笑,
謝謝你們給我力量。
當你們需要時也請讓我竭盡所能的幫助你們。
邱曉娸 獸醫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學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碩士
動物醫療從來不是某一個部門或是小組能單打獨鬥的,而是各部門夥伴齊心協力的成果。每天的工作,雖然不總是有什麼大事件或是經波駭浪的故事,但卻是由和這些動物們相處的無數日常小事累積而成的。從接待、診斷到治療,甚至是後續的康復追蹤,每一步都離不開各部門夥伴之間的支持與合作。
我特別感受到,這種協作不僅重要,也很有挑戰。因為不同部門夥伴之間的配合是需要時間去磨合,每個人本來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習慣都不一樣,但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就是幫助到動物們,讓牠們可以更好。尤其單靠一位獸醫師,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醫療流程的。當第一線的接待人員細心記錄每一個細節,接著技術人員確保每一項檢查準確無誤,到獸醫師下診斷治療,這些效果才能真正達到預期。每個環節都重要,工作夥伴都缺一不可。
我相信,一個好的團隊合作的力量是能讓動物醫療更加完善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先從自己開始,把手上的每件事都做到最好,而這也是我個人對於自己的工作要求。無論是幫忙處理一個病歷,還是協助溝通細節,只要我們這些在動物醫療產業的每個人都能盡心盡力的完成工作內容,就能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讓更多動物們獲得最好的醫療照顧。
簡耀君 獸醫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 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 碩士暨獸醫病理住院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 總住院醫師
國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檢核考試及格
中華民國獸醫病理學會 病理專科獸醫師甄審合格
中華民國比較病理學會 理事
萊森獸醫專業教育 講師
病理科
腫瘤內科
一般內科
內分泌
安寧治療
急重症加護
因為對腫瘤專業有著特別的熱情,我追求深入的研究與實踐。在日常的門診中,與動物及飼主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繫,盡力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雖然說我是動物的醫生,但實際上也因應不同狀況,協助飼主盡量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幫助動物,體現對飼主和動物的尊重與關懷。
看診時,我常常發現許多飼主未能及時識別動物的症狀,拖延至病情嚴重才就診。這讓我覺得普及基礎的動物健康知識至關重要。如果飼主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及早發現異常,避免病情惡化,這對動物的健康和飼主的心情都有莫大助益,也是我未來更努力的方向。
這段旅程讓我明白了,醫者仁心,不僅僅是對動物的關懷,更是對飼主的責任。每一次的診療,不僅是醫術的展現,更是愛的傳遞。
『無條件的愛』
這是毛小孩帶給我們最大的喜悅
但願能盡力為你們消除病痛
重拾過去的美好時光。
陳柏仰 獸醫師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獸醫系學士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臨床所臨床組腫瘤科碩士
一般內科
腫瘤內科
老年照護
安寧治療
外語:英文門診
腫瘤學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領域,不僅在獸醫界如此,在人類醫學中也是如此。全球的獸醫師都在面臨著對腫瘤認識不足的挑戰。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知識和技術湧現,醫療技術進步的速度也很迅速。而且控制老年動物的腫瘤,需要內科知識的支持,因為理解到腫瘤病患往往年紀較大,內科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扎實的內科背景,才能在面對腫瘤時,更好地掌握治療的各個環節。內科與腫瘤科的結合,不僅能讓病患得到更全面的照護,也能在治療過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持,讓醫療效果更加顯著。
當一個人生病時,整個家庭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希望能在醫療過程中,讓病患和家人們都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維持他們的生活品質。腫瘤科醫師的工作,常常需要面對短暫而深刻的關係,這份工作耗費著大量的精力,但能幫助到病患和他們的家人,這一切都值得。我認為生命是平等的,每一條生命都應該得到最適合的醫療。我們無法預知另一條路是否更正確,但能確信的是,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
許綺芳 獸醫師
中興大學獸醫學系學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附設動物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附設動物醫院內科暨急診醫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附設動物醫院內科總醫師
一般內科
內分泌
心臟內科
急重症加護
腹腔超音波
心臟超音波
外語:英文門診
當初選擇加入長青這個醫療團隊,是因為我希望能專注於提升動物的健康和福祉,而長青的核心價值中,首要的一項就是「動物第一」。能與一群熱愛動物、並且有共同目標的人一起工作,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這裡的環境讓我能夠自由發揮專業,也持續提升自己,讓我感到既踏實又滿足。
這些年來,接觸過的病患讓我漸漸明白,動物醫療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要用心聆聽並理解飼主的需求。無論是金錢上的困難、照護上的挑戰,還是時間與能力的限制,我們都需要依每個病患不同的狀況去考慮,從中找到最適合的醫療方式,並與飼主共同參與治療決策,這才是完整的醫療。每當看到住院的動物康復,飼主露出笑容時,我會收穫滿滿的成就感;而當動物不敵病魔,最終離世時,我會對主人說,謝謝你們為牠做的一切,不需要自責或遺憾,你們是非常棒的主人。這些時刻總讓我想起當初選擇這份工作時的初心,並重新感受到我對動物的喜愛。
當然,回顧過去,也不是沒有挑戰與挫折。從醫療知識的持續進修、住院護理的細節,到與飼主的溝通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磨練和不斷的調整。而很多書本上無法教的寶貴經驗,正是前輩們的積累與傳承,這些也在住院醫師體系中能夠得到更好的延續。
我認為,動物醫療是一項需要團隊合作的事。沒有人能夠全知全能,大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各司其職,但同時又互相扶持,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每個人的優勢。我期待能與大家一起努力,珍惜每一隻動物的生命,讓牠們不僅恢復健康,也能感受到被用心對待的幸福。
黃子豪 獸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系學士
從小我就對動物充滿熱愛。雖然當時家裡是無法養寵物,還記得每次看到路上的狗狗、貓咪,我總會停下來輕輕的跟牠們打個招呼。這份與動物的自然連結,讓我下定決心走上獸醫這條路,希望能為牠們解除病痛,帶來更好的生活。
進入獸醫這個領域後,我才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挑戰與責任。在學校學到的是理論,而進入職場後,每個病患都讓我感受到動物醫療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還記得第一次擔任主治醫師時,我接手了一隻病情極為複雜的小小貓。當時這個病患不僅需要專業診斷,還考驗我身為一位專業的獸醫師與飼主溝通讓他們了解病情的能力。經過與團隊的多次討論、調整治療方案,最後小小貓成功康復。看到牠恢復活力的模樣,我感到無比欣慰,這也讓我更加堅定自己所選擇的方向。
雖然動物醫療真的常常遇到壓力,但我相信,這是一個讓自己成長的機會。起初,我對與飼主的溝通感到很不安,很害怕表達不清楚,甚至擔心無法回答他們的疑問。經過經驗的累積和前輩的指導,我漸漸能更有條理地與飼主交流對話,讓他們感到安心。
在這條路上,我學會了如何在高壓環境中找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我認為,適當的休息和放鬆能讓我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未來,我希望能繼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與團隊共同努力,為每一隻需要幫助的動物帶來希望。
王麒鈞 獸醫師
嘉義大學獸醫學院獸醫系學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急診醫師
長青動物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急診醫師
ACVECC ALS&BLS 認證
一般內科
急重症加護
皮膚
腸胃
呼吸道
內分泌
腎臟
安寧治療
肝膽胰
泌尿
健康管理與營養
免疫
預防醫學
麻醉
腹腔超音波
老年照護
我對教學一直充滿熱忱,特別喜歡這個領域。我相信住院醫師在醫院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 色,如果願意學習並全力投入,合作的環境會變得更加順暢,整個團隊的工作氛圍也會大幅改善,從而加速醫療的進步。過去的學習經驗告訴我,資深醫師在團隊中分享經驗非常重要。這種分享不僅能提升整體獸醫團隊的能力,也能讓整個團隊的工作更加有效率。此外,學習與飼主溝通並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對動物的健康也有很大益處。透過團隊中的教學相長,經驗的積累速度會遠超過單打獨鬥,這樣的方式更具競爭力。
醫療工作不僅是技術的運用,更是團隊間的合作與信任的建立。在醫療現場,住院醫師透過實際處理病例,在壓力中成長,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磨練年輕醫師,也讓整個流程更為順暢。主治醫師會在必要時提供支持,確保問題能迅速應對。醫院內部分科與分級的安排,使每位醫師都能發揮專長,進而提升整體醫療品質。當團隊每個成員都理解彼此的需求與壓力,工作流程會變得更有效率,最終帶來更好的醫療成果。
簡薇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院獸醫系學士
長青動物醫院 住院醫師/總醫師/內科主治醫師
長佐動物醫院 主治醫師
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 寵物職能專業認證全修班講師
一般內科
急重症加護
皮膚
腸胃
呼吸道
預防醫學
內分泌
腎臟
肝膽胰
泌尿
健康管理與營養
安寧治療
老年照護
腹腔超音波
台語門診
外語:英文門診
深刻體會到我們醫院的最大優勢就是團隊的分工合作,在不同的分科主治兩院合作、住院醫師日夜輪班、醫師與助理共同努力的照護下,期望能為面臨疾病的毛孩與家長們提供全方位的診療與照顧。除了急診與門診的診療之外,住院醫師與助理們對動物的照護非常用心,對牠們的狀況有敏銳的察覺,大家始終將動物的福祉放在首位,這也讓我們在決策時能夠集中精力為牠們提供最好的照顧。
我們的工作環境充滿正向力量,大家不僅關心動物,也會互相關心彼此的狀態,在專業之餘也多有自己在個人興趣、運動、知識等等照顧自己身心靈的追求。因為我相信,只有自己過得好,才能更有能量去照顧動物,有更好的體力和精神力去為生命付出。
常常在與同事聊天時,我們回憶起過往已經完成生命的旅程、成為天使的毛孩,大家常邊笑著說牠有多可愛,眼眶卻不禁濕潤。或在回憶起已經從醫療畢業、不需要密集照護回診的毛孩們,想著他們的逗趣事蹟,希望每次都能見到活蹦亂跳的他們來健康檢查。這樣的回憶讓我更加理解,在這份工作中,動物不僅是病患,不僅是病歷紀錄中的一行名字,更是我們心靈的寄托,擁有專屬的記憶,這份與牠們的情感連結也讓我們更用心去照顧每一隻病患。
在我初執業成為主治的那一年,曾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病例,最初連吃藥都很不願意、讓家長傷透腦筋不願勉強他的貓咪,爆發嚴重的口炎之後,飼主願意信任我們改變想法,做積極的手術、住院、長期慢性病藥物控制的醫療,本來從浪貓收編後多年來都是一隻緊張小貓的孩子,在積極的醫療後獲得身體狀況的改善,從此變成每晚與飼主撒嬌共枕眠的小貓咪。我有幸能一路陪伴這隻貓孩到數年後成為天使,這數年來每一個病患,都是我生命的老師。每一次的溝通之下,都感謝家長對我們的信任,讓我們能有機會合作照顧毛孩的生命。
在動物醫療業,每個人幾乎每天都會遇到挑戰,作為醫生總是兢兢業業的思索與尋求是否還有更好的做法、更精準的診斷、更有效的治療。在長青的環境中,始終有培養後進與一直持續精進更新知識、教學相長的風氣。在這裡我學會時常反思自己的醫療決策,思考是否有改善的空間,並持續提升自己,期待能一直為毛孩與家長們帶來更好的醫療品質。
在這裡的每個醫療人員幾乎都也是毛孩的家長,或生命中曾有過重要的毛孩。我們也都曾站在飼主的位子上,為了自己的寶貝充滿快樂、或是焦心憂愁,我生命中養狗的記憶從國小至今,現在除了狗狗也成為一隻貓咪的家長,生命的記憶從此被不同毛孩的名字與回憶劃出斷代史,永遠記得每一次相遇和別離。這些狗狗貓貓教會我的愛,讓我在工作之中能去打從心底關懷每一隻毛孩,也能感受到家長的關心與憂慮,甚至在生活的忙碌中想要做好醫療照護的煩惱與困難,期望能運用我與團隊的專業,在一直抱持對動物與人的關心和理解之下,給予每隻毛孩最適切的醫療。
蔡函儒 獸醫師
臺大獸醫學系 碩士
臺大生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 內科主治獸醫師
臺大生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 住院室主任
臺大生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 內科主任
在獸醫工作中,許多病患需要長期回診,因此我特別重視對每位動物的獨特性格與需求的了解。能夠辨識牠們的行為反應,調整診療方式,不僅能減少動物的恐懼與壓力,也讓就診過程更加順利與安心。我認為,這種細膩的觀察與理解是建立動物信任的關鍵。
照顧腎病病患的過程中,我更深刻體會到與飼主之間默契的重要性。腎病的治療並不僅限於醫院的診療,更需要飼主在家中進行持續的觀察與照護。能夠與飼主建立信任並清楚地溝通治療要點,是影響病情穩定的重要因素。很幸運地,我遇到許多認真並且信任獸醫師的飼主。在幾次診療後,他們已經能夠理解治療的重點,並且積極配合醫囑。這種合作與信任讓動物能夠獲得更適切的照顧,病情的維持也變得更為順利。
當看到動物因治療而感到舒適、健康狀況逐步改善時,心中總會多一份踏實與成就感。這份職業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醫療服務,更是在與飼主共同努力中見證動物的進步與康復。
張愷君 獸醫師
臺灣大學獸醫學系學士
臺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 實習獸醫師
臺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 內科住院醫師
一般內科
急重症加護
皮膚
腸胃
免疫
腎臟
肝膽胰
泌尿
腹腔超音波
外語:英文門診
在大學時,我原本就讀成大護理系,但因為對動物的喜愛,逐漸意識到牠們無法為自己發聲,還有看到流浪動物們所面臨的困境,讓我感到無力卻也更想做些什麼。於是,在畢業後,我決定放棄原本的護理專業,轉向獸醫領域,希望能真正幫助牠們,為這些善良可愛的生命做點實質的改變和貢獻。
成為獸醫後,更加確信這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時候覺得獸醫對我來說並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我的熱情所在。獸醫不僅仰賴專業知識,還需要不斷學習與適應新技術,確保每一次的醫療決策都是為動物與飼主做出最好的選擇。在這個領域,我也深刻體會到,專業分工與團隊合作能讓我們找到更理想的治療方式,為動物提供完善的照顧。
未來,我會持續精進自己,秉持最初的信念,盡心盡力為每一個最可愛的毛孩子、每一位最寶貴的家人、每一個最重要的生命,提供最細心、最適切的醫療照護。我也期待,世界上每個角落的生命,都能被溫柔以待。
“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
– Dr. Seuss
徐崇祐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學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實習醫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一般內科
急重症加護
內分泌
皮膚
腸胃
肝膽胰
泌尿
腹腔超音波
免疫
腎臟
在獸醫工作中,我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經驗,從一般門診到急診值班,每個場景都充滿挑戰與成長的機會。在急診中,我學會如何在第一時間快速判斷病情並穩定動物的狀況,同時規劃後續的治療計畫,以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這些經歷讓我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也更加了解不同醫療環節的需求。
在眾多領域中,我發現自己對一般內科特別感興趣。內科的診療過程需要細膩的觀察與嚴謹的推理,從檢查結果中拼湊出完整的病情圖像,這讓我感到非常有挑戰性與成就感。面對複雜的病例時,我也更加體會到專業與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每一次的診療過程不僅是對技術的考驗,也是與飼主共同解決問題的合作歷程。
獸醫這個職業帶給我許多成長與挑戰,也讓我明白持續進步的重要。我深信,隨著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只有不斷學習與掌握最新知識,才能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因此,我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參與各種專業課程與研討會,提升自己的診療能力與技術水平。
未來,我希望能在內科領域中專注發展,積累更多的經驗與專業知識,為更多動物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我也期許自己能夠成為一位值得飼主信賴的獸醫師,不僅能照護動物的健康,還能陪伴飼主一同面對每一段療癒與成長的旅程。
何瑀薇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學士
在長青看診有時候會接到很可愛來打預防針的健康毛小孩們,但更常要面對的是各種生病的病患,甚至是面對生死。
踏進臨床之後,才發現獸醫師不只是需要學習怎麼診斷、治療動物,更像是幫動物「說話」的人,負責傳遞牠們的健康狀況給飼主,並一起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我時常會覺得跟飼主溝通病況像是在一片冰刀上跳芭蕾舞,要小心翼翼不踩到任何尖尖。是害怕說錯話惹怒飼主,更害怕的是在向飼主傳達病情時,沒有幫助病患跟飼主一同做出最好的決定。
有時候疾病很壞,但我們一同努力共同奮鬥辛苦一陣子又可以好好的回到家裡翻肚吃飯;有時候疾病很壞,我們努力掙扎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辦法回到熟悉的睡墊或懷抱裡大叫討食物。
要不放棄希望,但又不能夠充滿希望好難。
在長青的每一天,我體會到,這份工作不僅是自己的醫療技術的累積,更是幫助病患與飼主的相互成長。站在飼主的立場,用耐心與細心去發現他們最在意的細節,幫助他們最愛的家人。我期待持續在動物醫療專業上提升,也希望在每個病患中,找到與飼主和病患之間最好的平衡點。
林長青 獸醫師
台大獸醫系畢
長青動物醫療體系 負責人
財團法人台灣動物與社會發展協會 常務理事
狗狗親子教室 資深講師
台北市獸醫師公會21、22屆理事
一般外科
牙科
軟組織外科
內視鏡
安寧治療
肝膽胰
外科獸醫師 & 犬貓的共同生活者
如果要用一句話描述,那一定是:一把年紀活在狗貓身上的人。
不僅是因為從小養狗、高中為了自己的狗墬樓找不到獸醫師救命所以決定忤逆家裡堅持大學念獸醫、更因為當了獸醫之後,一開始每周工作八十到一百小時都在醫治狗貓、還在開業二十年後為了青春的夢想開設了急診分院繼續燃燒,工作跟狗貓在一起,放假休閒也要跟狗一起出遊,以至於年過半百,看電影或出國去玩的次數屈指可數,卻可以在開了困難的手術幫狗貓爭取活下來的機會之後,忘記疲憊忘記渾身病痛單純地看著毛孩絨絨就開心不已。
認識許許多多的狗貓教會我很多生命意義,尤其是狼犬阿松跟小東,她們出門時總是那麼開心,讓我誤以為會不想回家,但發現無論是出門還是回家,對小狗來說都是很快樂的事,突然讓我明白,生命的旅程無論是開始是結束還是中間任何階段的挑戰,都可以自己選擇要用哪種心態去面對,雖然阿松離開後無法再觸摸她、感受她的氣息,但我知道她換了一種形式繼續跟我在一起,在面對生死的挑戰時,竭盡全力做到沒有遺憾後悔,並接受無常就是生命的一部分,這樣,遇到好事可以快樂地享受,面對無法避免的痛苦,也能夠盡量坦然地平靜接受。
獸醫師的角色像是嚮導,當人們要展開一段旅程,會先調查天氣狀況風土人情是怎麼樣、需要做什麼準備,動物病患跟飼主開始冒險旅程時,獸醫可以預告會出大太陽或是會下雪,需要準備防曬還是禦寒,當然飼主可以選擇想要買什麼品牌價位的裝備、要去那個景點、要走多久,獸醫師陪著沿途一起看看風景提供建議做各種決定,當打滑的時候拉一把,疲憊的時候打打氣,面對大自然必然的流轉變化,我們能做的是在這個經歷中試著做出好的決定:決定面對挑戰時如何反應,決定跟狗貓一起過什麼樣的日子。
當獸醫是為了拯救動物,但一個人無法救所有生命,幸好一路以來我們醫院有很多很棒的好夥伴,團隊可以一起照顧更多的生命。人生無常,能夠幫到那些有緣的動物,讓生命得到關愛,就值得了所有付出的心血,行醫超過二十年,可以驕傲地說:我是一把年紀活都在狗貓身上的人。
蔣雨青 獸醫師
台灣大學生農學院獸醫所臨床組碩士畢業,主修麻醉,論文發表於國內外期刊。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合格(證書號SAS006)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總醫師及約聘醫師
中國麻醉培訓課程及臺灣再教育課程主講
長青動物醫院外科醫師
台大獸醫系兼任講師(國農聘字第098604)
台灣獸醫外科專科醫學會理事
其實當初並沒有打算成為獸醫師,對於這條職業道路,我一開始是充滿猶豫和糾結的。但在正式開始學習獸醫之後,我漸漸發現這個領域的魅力,也慢慢建立了對動物醫療的興趣。當時的我很快便決定專攻外科,因為這個領域充滿挑戰,也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感。儘管一路走來有不少困難,也曾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甚至思考過自己是否還有其他方向可以發展,但每一次突破和成長都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在這段旅程中,動物醫療技術的進步和跨院合作的機會,讓我深刻體會到外科醫療的多元性和重要性。我不斷提醒自己,無論挑戰多大,都應該保持專注,用心完成每一件事,因為這不僅關乎技術,也是對動物和飼主負責的一種態度。
其中有一個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對這份工作充滿敬意。有一次,我們遇到一隻頭骨中有異物的動物,當時整個外科團隊都投入了大量心力,光手術就歷時六個多小時,卻一直未能找到那根卡在頭骨裡的針。在大家都身心俱疲幾乎快要放棄的時候,我們終於發現了異物的位置,手術最終歷時八個小時順利完成。當針被成功取出,動物脫離危險的那一刻,整個團隊都鬆了一大口氣。這場手術不僅是一次技術上的挑戰,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為我們的努力感到驕傲。
除了專業的進步,我也非常感謝目前的工作環境。在這裡,我不僅有機會學習到更多專業技術,還能接觸到不同的思維和想法,這讓我的視野更加開闊。我逐漸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一定充滿壓力和競爭,相反,友善和合作可以創造出更好的關係,也讓工作變得更加愉快。
這份工作帶給我的,不僅是對外科醫療的熱情與挑戰,更是對職場與生活的全新理解。每一次努力過後的收穫,都讓我更加確信,這是值得全力以赴的一條路。
劉昱貝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學士
身為一名外科獸醫師,最喜歡這份工作的地方就是能幫助動物,看到牠們逐漸恢復健康的樣子,那種踏實和成就感是無可取代。外科對於我的吸引力在於解決問題病情治療的直接性,雖然手術中有各種風險與危機,但只要手術後看到動物因此明顯的病情改善,讓人對這條路更加有信心與更讓人堅持下去。
在職業的郭過程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曾經照顧過一隻住院的狗狗,牠來到醫院時全身有多處傷口,而且瘦弱無力,可以說是皮包骨,甚至連站起來都很艱辛困難。那段時間,每天幫牠清理傷口、進行診斷治療還有復健,就這樣過了好一陣子。而那天,帶牠出來散步時,牠竟然自己站起來不需要像之前一樣需要我們攙扶或抱起!就在那一瞬間,整個團隊都感到非常振奮,甚至沒親眼看到的人都想調監視器來看那個珍貴的畫面。隨著牠狀況一天比一天更好,逐漸恢復活力,最後順利出院。親眼見證這樣的變化,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更加有熱情。
工作中,除了手術,飼主的溝通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每位飼主的觀念和方法可能不同,但只要幫助他們理解更適合動物的照顧方式,就能讓動物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適,這也是每天工作的動力來源。
未來,希望能不斷提升專業能力,也期望推廣更多飼主教育,幫助更多人了解如何更好地照顧動物。對於這份工作,更多的是期待與動物和人共同成長,這樣的過程特別有意義。
「願你一生順遂,不懂顛簸。」
李錚獸醫師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 學士
國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檢核考試及格
曾有人告訴我:
"找個不會每天起床就不想上班的工作”
經歷無數的狗咬貓抓灑尿噴屎後
說不上為什麼, 仍不會不想上班
施以欣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學士
台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神經科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神經
一般外科
牙科
麻醉
腫瘤外科
軟組織外科
外語:英文門診
對我來說,選擇獸醫這條路,更多是希望能專注於醫療的專業化。從學校嚴謹的麻醉與外科訓練到現在的臨床實踐,我始終希望能透過穩定的醫療品質,為動物提供更高規格的治療。尤其在神經科的工作中,除了專業上的挑戰,也讓我體會到與飼主建立信任的重要性,因為動物不會說話,獸醫師需要更細心去解讀牠們的需求。
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隻十多歲的狗狗,因全身顫抖就診,臨床上難以明確診斷,而經反覆的檢查後發現竟然不單純需要緊急動手術。而這過程中每一步都十分謹慎與漫長,但最終手術順利完成,動物術後狀況也漸漸好轉。每次當牠回診時,我看到牠恢復得越來越好,那種成就感讓所有的壓力都變得值得。還有一隻患免疫性神經炎的貓咪,病情一直無法穩定,我們團隊經過詳細討論,制定了新的治療方案,最終成功改善病況。這些經歷不僅是專業上的學習,也讓我更加堅信探索與創新對醫療的重要性。
在這裡工作,感受到的不僅是完善的醫療設備,更是同事之間良好的協作氛圍。外科是需要高度團隊合作的領域,清楚的交接與分工讓我們能在突發狀況下迅速反應。這樣的團隊支持不僅讓動物受益,也讓我在面對挑戰時更有信心。
未來,我希望我們的醫院能更專注於不同專科的發展,例如泌尿科或骨科等,讓動物醫療逐漸接近人類醫療的分科標準。我個人則期望能在神經科與外科領域持續深入,挑戰更多複雜的手術,並在飼主與動物最需要的時候,成為那個值得信賴的夥伴。我相信,動物不僅需要醫療上的支持,更需要被用心照顧,這才是讓牠們安心走過每一段路的關鍵。
“不過我想獸醫這一行也不至於天天如此。”
“不至於。不過你也永遠不知道前面有什麼在等著你。我們這行相當滑稽,給你無可比擬的機會讓你做傻瓜。”
— 吉米·哈利《萬物既偉大又渺小》
張展華 獸醫師
中興大學獸醫學學士
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碩士班臨床組 眼科研究室
Aniware獸醫臨床心電圖判讀獸醫師
其實從高中三類組開始,我就很明確自己想走獸醫這條路。雖然動物醫療的資源和人類相比還有差距,但每次看到治療有效果,真的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印象最深的是一隻角膜潰瘍和呼吸道症狀同時發作的貓咪,治療了一週有進步但沒完全好。後來重新檢查,判斷可能是免疫性疾病,和飼主討論後換了治療方案,一週後牠明顯好轉,當下真的很開心,覺得努力沒有白費。
一路上,我嘗試過不少領域。大學剛開始時,在地方動物醫院實習過,當時看到一些棘手的案例,讓我一度對臨床有些卻步。後來接觸到野生動物的醫療,又重新燃起了興趣,但那段時間也發現,野生動物醫療資源有限,很難深入學習,最後決定轉回專攻小動物醫療。
現在專攻眼科,這是個結合內科和外科特質的領域,既需要在門診觀察,也能安排手術治療,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當初跟的老師不僅專業,還常幫助流浪動物,研究室的氛圍特別好,也影響了我對這條路的熱情。
未來希望能利用我們醫院的設備和技術,做一些更精密的手術,像眼眶類的治療就是我很想挑戰的方向。雖然眼科競爭激烈,但我相信只要一步步努力,還是能為動物和飼主提供更好、更專業的動物醫療。這條路充滿挑戰,但也有無限的可能性,這就是我選擇它的原因。
鄭茜尹 獸醫師
中興大學獸醫學士
中興大學臨床組碩士(腫瘤科)
台大動物醫院學士後實習獸醫師
台大動物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台大動物醫院外科臨床獸醫師
主要專長於一般外科、腫瘤外科、麻醉及軟組織外科,研究所時期,專攻腫瘤相關研究,並因對外科的興趣而選擇腫瘤外科。
外科工作不僅局限於腫瘤治療,還包括肝膽、胸腔、神經等具挑戰性的手術,每次操作都充滿趣味。認為醫療不僅僅是技術的運用,情感的加入能讓治療更關注動物的狀況,提升療效,並讓飼主感受到更深的關懷。
儘管已經在部分領域熟練,仍然持續學習,並與同事切磋,以期提升自我能力,實現更高的專業水準。
趙子宜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學士
台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碩士
也許理論上,只要把動物治療好就行了,但實際情況往往沒那麼簡單。
除了治療動物本身,還得考慮飼主的感受和動物的生活品質。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無論是飼主還是獸醫師,都會面臨困難的抉擇,千萬不要看似外表我們好像很簡單的就可以提供各種選擇方案。
尤其往往做任何醫療決定的時候,並不只是對錯的問題,而是要平衡各種因素,就像動物本身內心外在身體需要平衡,飼主與動物之間更需要平衡。每個選擇背後,都是希望動物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與生活,這就是我們的初衷。因此,無論最終決定是積極治療還是安寧照護,關鍵在於理解彼此的立場和需求,讓動物在最合適的方式下得到照顧。
展望未來,希望能夠學習更多專業知識,並且學以致用,這是我給自己最大的提醒與行動。
吳冠倫 獸醫師
嘉義大學獸醫學學士
中興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碩士
嘉義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主任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外科主治醫師
腫瘤外科
一般外科
軟組織外科
安寧治療
台語門診
外語:英文門診
治癒疾病、延長壽命、維持生活品質,是我們在腫瘤治療中始終不變的三大目標。當面對寵物被診斷出腫瘤時,飼主往往會感到焦慮與無助,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癌症治療不僅僅是延長寵物的壽命,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治療過程中維持牠們的生活品質,讓牠們在治療的過程中,依然能夠快樂地生活。
由於每隻寵物的狀況獨一無二,腫瘤的治療方式也相當多元,因此腫瘤的治療沒有標準答案。我們除了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外與治療選項外,還會透過詳細解釋和討論,為每個病患與家庭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案。讓飼主充分了解治療的每個步驟,讓他們在做出決策時感到安心,不再被未知的恐懼所困擾。同時,我們也會密切關注寵物在治療過程中的反應,隨時調整治療計劃,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
我們深信,良好的癌症醫療不只是數據和技術,更是一種同理心的展現。在這條充滿挑戰的旅程中,協助病患與牠們的飼主,讓牠們在面對疾病的同時,依然能夠感受到希望與溫暖。無論結果如何,我們的目標都是讓每一隻寵物在生命的每一天都可以享受到快樂,與來自飼主的愛。
黃奕凡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學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實習醫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記得我從小身體狀況沒很好,常常都得跑醫院,那時候其實就會很希望醫師能耐心地告訴我,為什麼我不舒服,為什麼需要這樣治療。而有一次真的讓我遇到一位醫師,不僅細心解釋,還清楚的讓我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那時候我心裡想:「這個人好棒,他在發光!」那份安心和敬佩的感覺,成了我後來選擇當獸醫師的原因之一。畢竟動物沒辦法直接與我們對話,牠們的不安和無助一定比當時的我更強烈,我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引導牠們和飼主的人。
剛進這個產業時,其實有點害怕自己跟不上資深獸醫師的步伐。不過在慢慢累積經驗的過程中,我發現成就感可以來自很多小事。像是有一次接手一隻術中急救後轉來的狗狗,牠的呼吸狀況不太穩定。我仔細觀察後,當下的判斷決定先處理插管,果然發現裡面有血塊,導致牠呼吸困難,這個問題解決後,牠的血氧就恢復正常,甚至甦醒了。那一刻,真的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意義,也重新找回了對工作的熱情。
我很喜歡手術,未來希望能朝外科發展,也希望自己的外科能力能支持急重症的手術需求。雖然現在還在學習的路上,但每一步的進步都讓我更有信心。
當初會選擇我們醫院工作,部分原因是朋友的推薦,更多的是因為這裡有住院獸醫師計畫,能夠幫助我從基礎扎實地學起。我對工作的高壓狀態不排斥,但也很重視平日的休息,覺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對於專業的持續發展很重要。
我期許自己,不管動物的疾病走向如何,都能陪牠們和飼主好好走完這段路。或許終點是無法改變的,但這一路上,每一步都應該被認真對待並好好地被照顧。這是我當初決定當獸醫時的初衷,也是我現在努力的方向。
洪郁婷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學士
從小就很喜歡狗狗,工作後有機會接觸到貓咪,才發現牠們的可愛,性格各異,讓我對牠們這些毛孩的喜愛更加深刻。
大五時,我開始參與TNR(Trap-Neuter-Return)工作,這讓我覺得自己更實際了解流浪動物遇見的困境,對不論是控制流浪動物數量、減少人犬衝突、收容所收容量的問題、到甚至是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有了更多的認識。雖然是個目前尚沒有最佳解的難題,但仍希望自己可以為改善流浪動物的生活盡一點綿薄之力。後來,我也開始認識各種工作犬的勤務,同時參與並支持搜救犬隨隊獸醫師的角色,看到動物福祉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我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從執業以來,我總是期望自己在有限的資源中,能夠為動物提供更好的照顧。
當然,這份工作並不總是順利,偶爾會遇到不理解的飼主,甚至會受到他們的言語攻擊;也曾經照顧過一些狀況不好的動物,沒能達成飼主的期待平安健康地出院回家,讓人感到非常的沮喪與受傷... 但也有很多時候,看著生病虛弱、或是不信任人類的動物經過細心的治療和照顧後逐漸放鬆,開始信任人類並且逐漸康復,這樣的轉變讓我感到滿足,也我更堅信自己選擇的這條路是踏踏實實地通往幫助動物的方向的。
我喜歡外科,並且希望在這方面做得最好。協助病患找到問題、並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讓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過去在住院醫師時期,跟大量動物相處的過程讓我學到了很多,並且獲得了滿足感。累積經驗,學習更多,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好的獸醫,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王鈺雯 獸醫師
中興大學獸醫學學士
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碩士班臨床組 腫瘤科
owa state university 臨床小動物實習
東京大學 病理學教室實習
獸醫這個職業有著無限的可能,彷彿一個廣闊的領域,總能讓人不斷得探索與學習。
當初選擇臨床獸醫師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臨床工作能與飼主直接面對面的互動,比起在實驗室裡只面對各種儀器設備的單一環境,多了許多的變化與挑戰。果然在這些工作的日子中,臨床的動物醫療能每天接觸不同的人和動物,他們都有著不一樣的情況,讓我在工作時,感覺到工作內容的變化後再不斷更新成長,我因此充滿著活力與憧憬。
我在腫瘤科醫療的經歷中,與飼主的溝通尤為頻繁。每隻動物的病情需要密切聯繫和跟進,這讓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的不一樣。不同的飼主有各自的關注點與情緒點,這種多樣性帶來的挑戰,絕對不會讓人感到重複性和乏味感。
其實除了腫瘤科,我也涉獵過病理診斷,那曾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當初在實習的過程中接觸了許多與病理相關的工作內容,但特別的是那時是在大動物方面比較多。然而,現在在專看犬貓的動物醫院工作,對小動物的喜愛又更加的深厚,因為小動物帶來的溫暖和交流是更貼近我們的日常。因此現在在腫瘤科的工作恰好結合了病理分析診斷的樂趣,尤其是切片檢查,然後又還能與飼主密切交流,因此我找到了一個兼具專業與人情的平衡點,這對我而言非常重要。
蘇薇歡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
在動物醫療中,常常面臨在動物緊迫、生命維持與飼主期望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然而,現實中要達到這種平衡並不容易,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花費時間與心力去嘗試、關注與調整。
我深刻體會到,飼主若能更早察覺動物的異常,往往能對動物的健康帶來更積極的影響。動物的健康警訊不一定明顯,但一些生活中的細節其實已經提供了重要的訊號。例如,飲食量與水量的變化、血糖控制的異常、活動力的下降或排泄狀況的改變,都是值得關注的指標。過多或過少的變化都有可能是潛在的風險。如果能早一步發現並處理,往往可以避免疾病的惡化。
因此,我希望能透過與飼主的溝通與教育,幫助他們更容易獲取正確的知識,提升對動物健康管理的意識。讓飼主了解日常的觀察並不僅僅是照顧的工作,更是保障動物健康的重要基礎。當動物出現異常時,及時就醫是關鍵的第一步,這樣才能為牠們提供最適當的醫療照護。
未來,我期望能持續在這方面努力,不僅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也能成為飼主的夥伴,協助他們了解動物的需求與健康訊號,讓每一隻動物都能在愛與關注中擁有更健康的生活。
李雨陵 獸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系 學士
國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檢核考試及格
因為希望能與動物有更多的實際接觸,於是決定投入臨床醫療,而不是選擇進入實驗室研究。
動物內科的工作中,我特別喜歡細胞學,觀察細胞抹片讓我感到樂在其中。一個人靜靜地在顯微鏡下探索細胞的世界,總能帶來滿足感。
而在住院部照顧住院動物時,最喜歡默默觀察貓貓狗狗的肢體語言,透過這些觀察與牠們的小小互動,幫助牠們放鬆,也讓自己更理解牠們的需求。有時候,牠們一個微小的動作或表情,可能透露出不適或緊張,這些細節讓我更能細心地調整照護方式,盡力讓牠們的住院經歷更加舒適。
此外,也學會要從不同角度思考嘗試,怎麼樣的環境和方式才能真正對動物更友善。
陳俞安 獸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系 學士
吉米哈利動物醫院 住院醫師
從求學時期探索不同領域的見習體驗,到畢業後在小動物臨床的工作經驗裡,發現自己一步步喜歡上犬貓臨床的急診及重症照護。
急重症的步調快、要求精確,但即使我們非常努力、也非常小心在面對每一個病患,常常還是會有需要面對未知的時刻。有時候我們什麼檢查都做了也找不出原因、有時候我們知道即使再多做什麼也改變不了太多、有很少數時候甚至是在我們還沒來得及找出原因之前病患就離開了。
這是我們每天在工作中面對的現實,但我們也深深謹記,每一個孩子對家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我們來說,每一個經手的狗狗貓貓,從來不只是一個病例而已。這種感覺從來沒有隨著工作多年而麻痹。
身為長青醫療團隊的一員,我最欣賞的是工作夥伴們對毛孩們的一致重視。即使大家在醫療決策上偶爾有不同的想法,我們的終極目標都是一樣的:希望貓貓狗狗的病趕快好、趕快回家吃香喝辣。
對於飼主對我們的信任,始終滿懷感激。謝謝你們願意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線,為毛孩提供最好的一切。
期許自己能不斷進步,在能治療的時候為病患提供最妥善的治療;在治療已經不是選項的時候,也能盡己所能讓生病的孩子在最後的時間裡過的舒服、減少病痛。
最後希望以上這些話大家看看就好,永遠不用來急診。( ´▽`)
杜亦杰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學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實習醫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在動物醫療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團隊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不同科別之間的順暢交接,不僅能讓病患獲得最適合的治療,也提升了醫療流程的效率。雖然日常工作相當繁忙,但我們團隊之間的默契與合作讓一切變得更加高效、有條理,也讓我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工作的意義與價值。
初接觸獸醫師工作時,我的動力來自於想要幫助動物恢復健康。然而,隨著經驗的累積,我愈來愈理解幫助飼主的重要性。他們的心情與投入在動物康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與飼主建立信任成為我每天工作中的重點之一。用心傾聽並與他們溝通,不僅能減輕他們的焦慮,也能讓治療過程更加順暢。
我特別喜歡這份工作所帶來的挑戰。面對需要長期追蹤與治療的疾病時,與飼主討論治療選項是關鍵的環節。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來分析病情與建議治療方案,還需要同理心與耐心去理解飼主的處境與顧慮。有時候他們面臨經濟、時間或心理上的壓力,我學會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調整溝通方式,找到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案。
這些經驗讓我更加珍惜與飼主以及毛孩建立的信任與連結,也不斷激勵我提升自己的專業與溝通能力。未來,我希望能在這個領域持續成長,以更專業的態度與更細膩的同理心,為動物與飼主提供更好的醫療與支持。
邱靖倫 獸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學學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實習醫師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在求學期間,我逐漸被小動物獸醫這個行業的專業性與挑戰性吸引,最終選擇畢業後走上這條道路。這段學習歷程讓我對動物醫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熱情。
進入職場後,我深刻體會到,動物醫療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高度的同理心與耐心。很多時候,飼主面對寵物的病情感到焦慮與困惑,因此我們需要花時間耐心解釋病情與治療選項,讓飼主能理解並參與決策。能夠支持與理解飼主,是我認為這份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目前,我對外科領域特別感興趣。雖然仍在學習階段,但我非常嚮往外科手術所帶來的挑戰與成就感。相比之下,內科也有其獨特的魅力,特別是在病情診斷過程中需要運用大量的推理與思考。我認為外科與內科各有特色與價值,也因此激勵我在學習過程中勇於嘗試不同領域的挑戰。
在目前的工作環境中,我感受到醫院對團隊合作的重視。無論是獸醫師還是助理,大家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最大作用,彼此支持與協助,讓繁忙的工作變得更順暢而有意義。這樣的合作氛圍讓我更加堅定自己在動物醫療領域持續努力的決心。
未來,我希望能持續累積專業知識與經驗,精進自己的技術與診斷能力。在這樣積極而支持的環境中,我相信自己能一步步成長,成為一個更加自信、專業的獸醫師,為飼主與動物帶來更好的照護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