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與行為
教育狗狗,永遠不嫌早
為什麼要從小教育狗狗?
任何一隻狗都是可以訓練的,但越年輕的狗越容易訓練。 幼犬就像一本未寫的書,早期安排學習過程,能幫助牠們建立自信,避免發展出不必要的恐懼。
如果希望狗狗能自在地與人互動,應在幼年時期讓牠接觸各種人,例如:
初學走路的小孩
拄著手杖的人
穿著制服或戴帽子的人
推著嬰兒車的母親
不同膚色的人種
接觸越多元,未來對陌生人或環境產生恐懼的機會就越少。
社會化與疫苗的重要性
早期社會化雖然重要,但年幼的狗狗僅有母犬短暫提供的免疫力。 因此,應盡量在「安全環境中」,讓幼犬與健康、定期接種疫苗的狗狗接觸。 這是養成穩定性格與良好態度最有效的方法。
狗狗的學習階段
3~12 週齡:關鍵社會化期
這段時間的經驗會影響狗狗終生的態度。 通常在 8 週齡左右接回家,狗狗會積極尋求家人認同,開始建立家庭中的階級觀念。
給予正確訊息:狗狗明白所有家人的地位高於牠
避免錯誤訊息:狗狗可能試圖挑戰階層
3~6 月齡:學習與依賴並存
相當於人類的青春初期,狗狗仍喜歡取悅你,是訓練的黃金期。 此時可進行:
簡單的服從訓練
固定生活規則的建立
6~12(或 18)月齡:青少年期
性成熟早於社會成熟,狗狗可能開始挑戰你的權威。
若有良好基礎,這段叛逆期會較短暫
不同品種的社會成熟期不同:黃金獵犬較早、拳獅犬可能延至 3 歲
認識狗狗的溝通方式
狗狗的感知不同於人類
用對待小孩的方式與狗互動,有時會傳遞錯誤訊息。 例如拍頭在狗的語言中是優越與支配,建議改為拍胸或背部。
身體語言的溝通
狗狗善於理解肢體訊號,例如:
尾巴、耳朵、眼神、臉部表情
吠叫、低嗚、哀鳴等聲音雖存在,但重要性低於肢體語言
例子: 蹲下與狗同高度並張開手臂=邀請、無威脅性 說「過來」時同步動作,狗會很快理解並建立連結
音調的運用
低沈短促的聲音=警告、制止
誇張語氣或尖銳叫聲可用於處罰(如狗媽媽制止小狗)
聲音敏感度
狗狗能聽見高頻聲,有利於:
使用哨音、響片等訓練工具
避免長時間高音頻干擾
「不可以」應慎用,語氣需低沈且堅定,避免重複或隨意使用
建立正確互動觀念
忘掉「民主教育」的概念
狗狗無法理解抽象的平等觀念,牠們天生擁有:
領域性
階級觀念
機會主義本能
建立關係時須以「穩定階層」為主,不宜過度寬容。
害羞的狗狗怎麼辦?
品種差異:德國牧羊犬天生害羞,拉不拉多、傑克羅素則活潑
容易焦慮的狗狗須避免過度保護
可讓孩子低調互動、給予零食或玩具建立信任
害怕聲音時勿立即抱起安撫,以免強化不良行為
有效獎勵的方式
1. 食物獎勵
狗狗最直接也最常見的動機來源
2. 玩具獎勵
咬咬玩具、會發聲的小玩具尤其有效
注意尺寸:口袋可藏、但不會噎到
3. 觸摸獎勵
模仿狗媽媽的舔舐行為,可在餵食同時觸摸
有助建立「食物不等於攻擊防衛」的好習慣
4. 語言獎勵
「好女孩」、「好男孩」等簡短讚美
初期搭配食物,後期過渡到語言獎勵即可
如何給予適當的處罰
把握正確時機與方式
處罰的目的在於讓狗狗知道「什麼是不被接受的行為」,而不是理解「對與錯」。
處罰建議方式
1. 嚴厲的語氣
不建議頻繁使用「不可以」
改用「壞狗狗」或模仿狗媽媽的低聲警告(如「嗯!」)
2. 注視眼神
面對面站立、用眼神注視狗狗,有階級壓力效果
日後僅需注視即可傳遞訊息
3. 短暫隔離
犯錯後立刻離開房間或將狗隔離 30 秒
回來後暫時忽略牠,以示行為不可接受
4. 誇張動作
如拍手、大聲音、水槍、搖背毛等模仿母犬方式
重點在於「突如其來」產生驚訝效果,讓狗狗打斷行為
獸醫師|許心美2025 長青動物醫院 版權所有
2025 長青動物醫院 版權所有